举报通道 涉未成年人举报通道
首页推荐 节目点播 节目直播 专栏活动 为民服务 APP下载
您当前的位置 : 静海文汇
【静海 · 文汇】穿越时空的生命礼赞
  发布时间:2025-08-19 来源:静云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七月的一个傍晚,余晖将天空晕染成橙红色,荷塘被染上一层暖色调。那“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壮美画面便呈现在眼前。沿着荷塘蜿蜒的青石小径前行,虽游人渐多,却依旧清幽。四周垂柳堆烟,枝叶扶疏如绿帐低垂。荷塘清波荡漾,碧叶如盖,高低错落,宛如从古诗词中走出的绿衣仙子。有的肆意舒展,如撑开的绿伞,为水下的生灵遮风挡雨;有的微微卷曲,像是藏着不为人知的小秘密;还有的相互簇拥,在微风里轻轻摇曳,碰撞出沙沙的细语,那是它们独有的交流。

  巨大的荷叶里盛开着一朵朵荷花,有的洁白如玉,纯净得不染一丝尘埃;有的粉红似霞,娇艳欲滴;半开的如犹抱琵琶半遮面的佳人,含蓄中透着神秘的魅力;而花骨朵们,尖儿上泛着红晕,像是被天边的火烧云染就,正蓄势待发,准备在某个清晨惊艳世界。李商隐有诗云“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赞美荷花的自然之美。在这里,我不仅看到了荷花的美,更感受到了古诗词的魅力,荷花不仅装点了诗人的笔墨,更承载着他们的情感与哲思。我仿佛穿越了时空,与古人共赏这无尽的荷韵。

  此时的荷塘愈发宁静,偶有几声蛙鸣,打破这静谧,却又让这份宁静显得更加幽渺。蜻蜓低空盘旋,时而轻点水面,时而停歇在荷尖,为这宁静的荷塘增添了灵动的气息,正如杨万里笔下“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所描绘的那般妙趣横生。

  有早熟的莲蓬已垂下头,青绿的籽实藏在蜂窝状的房子里。在这些莲蓬中有一根干枯的莲蓬,它不再像那些挺拔,而是以一种低垂的姿态,外壳变得脆弱而斑驳,隐约可见表面布满细密的空洞,那是曾经孕育莲子的地方,如今却空空如也,莲子也不知落入何处。

  或许今天新绿的莲蓬,就曾是千年前被遗落淤泥里古莲子,经过朝代更迭,沧海桑田,悄然苏醒发芽。如郭沫若赞美古莲子一样:“一千多年前的古莲子呀,埋没在普兰店的泥土下。尽管别的杂草已经变成泥炭,古莲子的果皮也已经硬化,但只要你稍稍砸破了它,种在水池里依然逬芽、开花。”

  据资料记载:二十世纪初,辽东半岛大连普兰店东郊,那些沉睡在泥炭层中的古莲子,首次闯入人们的视野,它们的寿命竟在千年以上,一时间震惊世人。1918 年,孙中山先生将普兰店出土的四粒古莲子带到日本,日本古生物学家大贺一郎经过推算,确定其寿命已超千年。经过大贺一郎的悉心培育,这些古莲子终于生根发芽,绽放出美丽的花朵,向世人展示了生命的顽强与奇迹。2017年,在圆明园长春园东南隅的如园遗址镜香池内,工作人员陆续发现了11颗古莲子。2018年5月31日,圆明园将11颗古莲子送往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进行培育,其中3颗送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院进行年份鉴定,剩余8颗开展培育实验。2019年7月,圆明园如园遗址考古出土的古莲子在圆明园荷花基地首次盛开出美丽的花朵。

  古莲子的发现,宛如一场跨越时空的奇妙邂逅,为我们揭开了历史与生命的神秘面纱。

  古莲子的存在,不仅是大自然的奇迹,还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它们见证了朝代的更迭、岁月的变迁,是历史的活化石。

  荷花与古莲子,它们不仅仅是自然界中的生灵,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在浑浊的淤泥中生长,却能保持自身的纯净与高洁,这种品质让它成为了无数人心中的精神寄托。它教会我们,无论身处怎样的环境,都要坚守内心的纯净与正直,不被外界的污浊所沾染。

  而古莲子,在千年的沉睡中,依然保持着顽强的生命力,等待着破土而出的那一刻。它向我们展示了生命的坚韧与希望,无论时光如何流转,无论遭遇怎样的困境,生命的力量都永不磨灭。这种精神,激励着我们在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与困难时,不放弃,不气馁,始终保持对未来的希望。

  在这个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我们更应该从荷花和古莲子的身上汲取力量。让“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成为我们的行为准则,让生命的坚韧与希望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同时,我们也要珍视传统文化,因为它是我们民族的根,是我们精神的源泉。每一首关于荷花的古诗词,每一个与古莲子有关的故事,都是传统文化的瑰宝,它们承载着古人的智慧和情感,值得我们去传承和发扬。

  让我们在欣赏荷花之美的同时,也能领悟到其中的精神内涵。在生活中,做一个像荷花一样高洁的人,像古莲子一样坚韧的人。

  作者简介:

 
 

  于俊杰,天津作家协会会员,天津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武术协会会员,独流通背拳·苗刀研究传播中心副会长。

友情链接
新华网 | 人民网 | 中国新闻网 | 凤凰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中国经济网 |中青网 | 国际在线 | 中国广播网 | 天津政务网 | 滨海政务网 | 今晚网 | 深圳新闻网 | 千龙网
|北方网 | 天津网 | 吉林新闻网 | 荆楚网 | 大河网 | 四川新闻网 | 静海区政府 | 静海区人民法院 | 静海检察 | 静海人才信息网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主办:天津市静海区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天津市静海区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津云 津ICP备:2020009126号-1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IE6.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访问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