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发令枪响划破团泊湖畔的晨光,中国银行·2025天津团泊湖半程马拉松的万名跑者如潮水般奔涌向前——这场镌刻着速度与激情的体育盛会,不仅是跑者逐梦的舞台,更是静海叩响高质量发展之门的“金钥匙”。
自首届赛事落子以来,团泊湖半程马拉松便在时光的淬炼中成为静海最鲜亮的城市名片,而这一切荣光的背后,是静海深厚的体育基因与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共同编织的发展底色。
静海,素有“津南门户”的美誉,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版图中一颗璀璨的“黄金节点”。镶嵌其中的团泊湖,有“华北明珠”“京津之肺”之称,更因《团泊洼的秋天》成为兼具生态与人文魅力的“诗与远方”。正是这片灵秀之地,为赛事注入了独一无二的自然风骨与文化情怀。
赛事加持 “体育名城”名片愈发鲜亮
作为中国田径协会认证的A1类赛事,团泊湖半程马拉松的热度逐年攀升,如一株蓬勃生长的大树,根系愈发深厚,枝叶愈发繁茂。
2025年,赛事规模突破万人关口:7000名半程马拉松跑者挑战自我,3000名欢乐跑参与者共享活力;主报名通道参赛名额5分钟内就一抢而空,如浪潮般见证着赛事的吸引力。34个省级行政区的参赛者齐聚于此,非天津本地跑者占比高达54%,让这场赛事成为静海向全国乃至世界递出的“邀请函”。
这份火爆并非偶然,而是静海多年深耕体育沃土的必然结果。早在2017年,团泊湖区域便被国家体育总局冠以“团泊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的称号——这里矗立着天津规模最大的体育场馆建筑群,曾见证第十三届全运会的激情澎湃,也曾迎接ITF国际女子网球巡回赛、WTA天津网球公开赛的国际目光。如今,团泊湖半程马拉松与环团泊湖自行车赛并肩而行,构筑起静海的“体育IP矩阵”;其中环团泊湖骑行线路更获评国家级精品赛道,让“体育名城”的名片在时光中愈发鲜亮。
文体旅融合 在团泊遇见想要的生活
团泊湖半程马拉松的赛道,宛如一条灵动的丝线,将团泊湖西岸的粼粼波光、萨马兰奇纪念馆的人文底蕴、天津国际网球中心的活力气息串联成画。跑者们矫健的身影,跃动在“一城风景半城湖”的生态廊道之中,他们脚步踏过之处,既是速度的角逐,亦是风景的巡礼。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在赛道设计上,巧妙融合团泊健康城的现代科技活力与团泊湖的自然生态静谧,让跑者沉浸式感受“大健康”产业活力与“华北明珠”湖光水色,在奔跑中感受“一半都市繁华,一半自然诗意”的独特魅力,体验“健康之城、生态之城、理想之城”的建设成果。
此外,为让这份美好延伸,静海以“在团泊遇见想要的生活”为主题,精心筹备了为期一个月的“团泊秋日环游记”:美食狂欢季的烟火温暖人心,热气球载着憧憬飞向蓝天,宠物嘉年华的萌趣治愈时光,无人机天幕秀在夜空勾勒出璀璨星河……体育的活力与文旅的浪漫在此交融,为参赛者和游客们编织出一场沉浸式的秋日盛宴。
科技赋能 体育产业优势更显耀眼
如果说赛事是点燃静海体育产业的“火种”,那么区域内雄厚的产业基底,便是让这团火焰越烧越旺的“薪柴”。截至目前,静海区体育相关产业总数超450家,其中有36家企业年产值达到千万以上;全区体育产业从业人员超1万人,133项体育专利见证创新力量——体育产业总产出超过30亿元,约占全区GDP的1.74%,形成了以体育用品制造为核心,体育健身休闲、体育用品销售为两翼的全链条发展格局。
作为“中国自行车电动自行车之都”,静海的产业优势在赛事中更显耀眼。这里聚集着爱玛、捷安特、富士达、优贝童车等自行车、电动自行车整车及配件企业,每一辆自行车的轮辐转动,都承载着静海的产业荣光。
而科技的赋能,更让赛事与产业碰撞出别样火花。在今年的赛事中,“天工行者”智能机器人化身赛事推荐官,不仅为赛事注入了新鲜感与吸引力,更像一座桥梁,串联起体育竞技与科技创新,为静海体育产业开辟出更广阔的赛道。
多业联动 在奔跑中持续释放经济活力
一场赛事,宛如一声嘹亮的“动员令”,让静海的服务业按下“加速键”。为保障赛事顺利进行,交通网络悄然升级:公共交通优化线路、共享单车增投点位、旅游巴士接驳起景点与赛场,让出行更加便捷;住宿行业精心筹备:部分酒店推出“赛事套餐”,贴心的服务与舒适的环境,让远道而来的客人感受家的温暖;零售门店精准发力:运动装备专区陈列齐全,满足参赛者的即时需求……一张“赛事服务生态圈”的网络,正悄然覆盖静海的大街小巷。
这种“赛事牵引、多业联动”的模式,不仅让区域服务水平迈上新台阶,更让静海的经济活力在奔跑中持续释放,如一股清泉,滋养着城市发展的每一个角落。
从团泊湖的生态之美,到体育品牌的闪亮名片;从产业协同的蓬勃生机,到消费升级的火热场景,团泊湖半程马拉松早已超越赛事本身,成为静海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未来,当赛事IP持续升级,“体育+”的融合模式不断深化,静海必将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赛道上,跑出更强劲的“加速度”,书写更多属于这座城市的精彩篇章。
来源:静海融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