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合组织国家的绿色产业合作如何找到新支点?两家央企,两家“985工程”高校为何纷纷与静海签约?
近日,天津子牙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子牙经开区”)一场以“共筑绿色产业新平台,同创区域合作新未来”为主题的交流活动给出了清晰答案——与中国资源循环集团电池有限公司、中国信保天津分公司两家央企和天津大学、南开大学两所“985工程”高校完成集中签约,以政企校协同创新的“金钥匙”,共同开启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绿色产业合作平台建设的新篇章。
作为电池资源循环领域的“国家队”,中国资源循环集团的加入备受关注。该公司战略发展部总经理陆荣华告诉记者,企业看中的是子牙经开区在循环经济领域的深厚积累。双方将围绕电池全产业链展开合作,从供应链、回收到高价值利用,构建完整的产业生态。
“我们将建立电池‘电子银行’,对电池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这就像给电池建立了健康档案,既能延长使用寿命,又能实现“退役”后的精准回收和高效利用,让宝贵资源在产业链中循环不息。”对于未来的合作前景陆荣华信心满满。
有了产业龙头,还需要金融活水。中国信保天津分公司的参与为这片绿色沃土注入了资金保障。作为政策性金融机构,中国信保此次签约正是看中了子牙经开区作为“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绿色产业合作区”的定位和其扎实的产业基础。子牙经开区不仅拥有成熟的循环经济产业体系,更承担着探索绿色产业国际合作模式的重要使命。中国信保将依托这一平台,为园区企业拓展上合组织市场提供全方位的信用保险和融资服务,助力中国绿色技术、装备与服务“走出去”,在更广阔的国际舞台上落地生根。
产业与金融携手并进的同时,学术智囊也鼎力加盟。天津大学化工学院院长范晓彬表示,学校与子牙经开区的合作早已播下种子,从金属锌离子回收到锂离子电池再生技术,双方的合作正在不断深化。除了技术攻关,还将共同培养专业人才,共建创新平台。
范晓彬特别提到,天津大学丰富的国际合作资源与子牙经开区的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绿色产业合作平台相结合,将产生“化学反应”。比如,在工业催化剂中贵金属回收领域,将为园区产业链补上重要一环。
南开大学的加盟,让这个合作联盟更加完整。两所高校的学科优势互补,将为合作区提供从技术研发到政策研究的全方位支持,形成“基础研究—技术开发—产业应用”的完整创新链条。
这场“强强联合”的背后,是子牙经开区打造绿色产业高地的雄心。天津子牙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赵爽表示,通过与央企、高校的深度合作,正在打通“产学研金”全链条,构建一个自我循环、持续发展的产业生态。
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项目签约,更是中国绿色产业发展模式的一次创新实践,将为全球绿色低碳转型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中国方案”。
来源:静海融媒
|